找到相关内容137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

    ,和善待人,因而人们称他“布袋和尚”。布袋和尚在岳林寺磐石上坐化时念一偈:“弥勒真弥勒,分身千百亿,时时示世人,世人自不识。”人们这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。人们也常用“开口常笑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,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。”来形容他。   弥勒佛身后的韦驮,按佛教寺院的规矩,韦驮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弁尼,身着甲胄,手持降魔金刚杵,其意是保护佛祖,驱除邪魔。韦驮英勇善战,威镇八方,饰以童子面相,表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94062718.html
  • 布袋和尚与弥勒信仰的文化转向

    禳灾、求富显达、延年益寿等的心理需求。正是在这些思潮的激荡下,乐观喜气的弥勒应运而生,并得以广泛流行。弥勒的文化寓意,恰如常见的那副对联:“容天下难容之事,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。”这里...宗教的资源,至宋元时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白莲教,成为一股与统治势力相对立的重要政治力量;另一方面,由于弥勒的出现,它逐渐呈现世俗化的态势,在民间广为流行。如果说白莲教是弥勒信仰的政治转向的话,那么...

    府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11362963.html
  • 敦煌书法的书体及特色

    唐代,由于书法的社会风气十分浓郁,名家众多且影响甚深,连清静的寺院佛堂都被渍染,所以像草书、行书等体现着浪漫主义的书体也成为抄写经籍的书体形式,真可谓“容天下难容之事”,此其一。其二,从敦煌...三国志·步骘传》、皇兴二年(468)的《康那造幡发愿文》、北魏《般涅槃经》、兴安三年(454)的《慈如来告疏》、延昌元年(5l2)的《成实论》、正光二年(521)的《大方等陀罗尼经》、540年左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05763416.html
  • 北朝晚期古青州地区的佛教信仰

    有一定关联的佛教信仰。这些信仰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,以至后来出现了“容天下难容之事,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”的弥勒和各种各样美妇般的观世音。(来源:《敦煌研究》) ...亦各近十遍”,门徒盈室;释僧护,“擎炉发誓,愿镌造十丈石佛,以敬拟弥勒千尺之,凡厥有缘,同睹三会。”他造弥勒像的目的,是为了让人们同睹弥勒下生成佛后,于龙华树下三会说法,早得阿罗汉果。释僧曼,“尝造...

    王瑞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2264918.html
  • 弥勒精神与太虚人生佛教思想

    弥勒的菩萨道精神也被具体化,演成的中华泱泱大国,海纳百川的文化象征,演成笑尽天下不平之事的悲悯与正义的化身。但是,大乘菩萨道的核心精神并没变,只是在中国百姓眼中,菩萨变得更加可亲可敬。   二...不能放弃。如太虚大师说:“若众生生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,即得不退地。小乘专为自利而不利他,观三界如牢狱,视生死如怨家;而发菩提心者,当不厌生死,欲于三界教化众生。若精持五戒,勤修十善,由此虽不上...

    邓子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1766399.html
  • 弥勒崇拜三联趣话

    去过兴善寺么?”团支部书记插话:“星期天组织游园活动,去过了。”我说:“弥勒佛殿前有一幅楹联是:‘,容天下难容之事;开口便笑,笑世上可笑之人’。难道你们还需要别的回答吗?”满宿舍一片哄然大笑。在...世人自不识”。于是人们逐渐相信了契此就是弥勒佛化身。后来寺庙里的弥勒佛就以“布袋和尚”的形象造型。只有如弥勒,才可以容天容地万物,把欢乐和好运带给众生,所谓“容天下福,笑口常开万家春”。 ...

    huajian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0168777.html
  • 弥勒精神与太虚佛教思想

    相似。所以,中国民间就根据契此法师的形象,对已不可追溯的弥勒菩萨形象作了改造。这就是举世周知的大腹便便,笑容可掬的弥勒佛(菩萨上生兜率成佛)形象。弥勒的菩萨道精神也被具体化,演成的中华泱泱大国,...小乘专为自利而不利他,观三界如牢狱,视生死如怨家;而发菩提心者,当不厌生死,欲于三界教化众生。若精持五戒,勤修十善,由此虽不上生兜率陀天,亦可增长人类道德,促现社会进化以成人间净土也。”这才是弥勒...

    邓子美 王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4971692.html
  • 佛法的心髓——自治其心

    目标。中国佛寺山门殿中那、笑口常开的弥勒佛(布袋和尚)形象,集中表达了佛教常怀喜乐、予人喜乐的精神。诸乘共修的“四无量心”中的第三“喜无量心”,通过观想众生欢喜、为众生欢喜而欢喜,将欢喜心扩展至...  佛法的心髓——自治其心   作者: 陈兵   佛教向以擅长治心著称,佛称医王,专以治疗众生心病为己任。宋孝宗“以佛治心”之言,表达了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中国人对佛教功能的界定。人类文化中,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374874.html
  • 佛教小常识

    偈道‘弥勒真弥勒,化身千百亿,时时示时人,时人自不识’。于是,人们尽皆哄传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。后世,许多寺院里照他的模样塑造了笑口常开的弥勒像。许多地区民间俗称他为‘笑头儿和尚’,‘罗汉’,‘,容天下难容之事;笑口常开,笑世间可笑之人’这副对联也不径而走。当然,弥勒像和布袋和尚自有其不同之处。 【十二、天龙八部】天龙八部,又叫‘龙神八部’、‘八部众’,是佛教八大护法神,数量很多。具体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3376271.html
  • 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--星云法师

    为复兴中国佛教而努力。大家想想,如果太虚大师对每次的外来侮辱都计较的话,他还会成就那么的佛教事业吗?不只是太虚大师,连的慈航大师,与世无争的印顺大师,他们的一生也都曾受到不少的侮辱与误解,...抱有:“色身交给常住,性命付予众生”的观念,把自己奉献给佛教,奉献给一切众生。奉献不是没有所获,奉献以后,在无私、无我、无执的情况下,所获得的,将会更多。 佛光山的道风,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2243376786.html